上一次到歐洲旅遊是2008年去奧地利,印象其實已經有點淡了,或許因為行程不是自己從頭到尾規劃的,很容易就會忘記細節的部份。不像這次倫敦行程有寫下詳細的每日行程、交通計劃、預計花費等,加上辣媽的每日記帳,能夠事後很容易的回想起曾去過、看過的景物。

這一篇純粹是想對整個行程所看到的、感受到的倫敦做個記錄,跟旅遊行程無關。

天氣

除了第一天外,天天都遇到下雨,不過第一天到倫敦的時候,也已經是晚上,或許白天已經下過雨。倫敦的氣候果然是多變的,前一刻晴空萬里,藍天白雲,下一刻就開始飄起毛毛細雨,是的,我們真正遇到需要拿出雨傘的時刻並不多,大部分的雨都是一下子就結束(需要撐傘的雨,通常不會下超過半小時),很少看到倫敦人拿著傘,有拿傘的大概都跟我們一樣是外地來的。

雖然下雨偶爾會干擾到我們的行程,但其實大多數時間是沒有影響的,唯一的影響是我每天要帶著雨傘,增加背包的重量罷了。

每天晚上與早上我都會打開電視,看BBC播報新聞與天氣,大致上都還蠻準確的。甚至我會上網查天氣,這個網站可以細到每個小時的天氣狀況,頗具參考價值。而BBC播報天氣的狀況也很好玩,我們在倫敦的期間剛好是溫布頓網球比賽期間,這在英國是一件大是,因此溫布頓的天氣如何非常重要,記者會在球場播報今日的天氣如何,是否會影響比賽等?

不過也算我們幸運吧,因為新聞上有看到在中部地區因為下大雨而造成淹水,好像還蠻嚴重的。本來有想規劃去湖區玩,如果真遇到淹水那就不好玩了。

下雨以外最讓我們痛苦的就是氣溫了!從冬天為十幾度的台灣過來,遇到夏天為十幾度的倫敦,還真難以適應。

尤其第二天就遇到12度左右的氣溫,讓辣媽直抱怨應該要帶後外套來的。不過後來習慣之後,大部分的狀況,我們只要穿著短袖就可以,偶而(下雨或刮風)才需要穿上長袖襯衫或外套,只要太陽出來,長袖大概就穿不住了。

交通

規劃行程的時候,為了少去舟車勞頓之苦,所以盡量以倫敦為主,近郊一小時左右,可當日來回的景點為主。因此在我的計畫裡會搭到地鐵的Underground(Tube)、DLR(輕軌系統)、與National Rail(國鐵),並計劃要找時間搭雙層巴士體驗。不過最後去哈利波特攝影棚的時候,錯搭Overground的車,這倒是計畫外的。最後時間上來不及,沒體驗到在紅色雙層巴士上層遊覽倫敦市景,但在去哈利波特攝影棚時所坐的接駁車,也算是類似的體驗,稍有彌補。另外臨時變更計畫,於格林威治回程時,改搭泰晤士河的快艇,遊覽河岸風光。大致上倫敦日常的交通工具,我們都體驗了一下。

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倫敦市區,最多搭乘的交通工具就是膩稱Tube的地鐵了。倫敦地鐵以環狀的方式劃分為六個區,精華地區大都在1,2區,靠著地鐵就可以到所有著名景點。這個有百年歷史的地鐵,月台基本上都很狹小,車站內還算乾淨(或許是奧運的關係),搭乘的時候要注意不定時會出現的公告,有時部分路線維修就要換搭其他線。尖峰時刻人非常多,有時候要等個兩班才上得了車,因為沒有排隊的習慣,加上車廂與車廂間是不相通的,所以上車的時候只能挑定某個車廂,如果稍微客氣或是站錯位置,那就要等好一陣子。

車廂蠻小的,人高馬大的外國人,常看他們頭都快要頂到車頂了。或許是天氣較為涼爽,車廂基本上並沒有空調,都是在車廂相接的前與後會打開窗戶,讓風自然吹進來。甚至大部分的車站,我也覺得應該沒有開空調,而是自然風,不清楚他們怎麼設計的,非常厲害。不過也因為這樣,常常晚上回到旅館就要清一清鼻孔,空氣太髒了。

倫敦的交通系統標誌很清楚,各種不同系統的交通有各自的代表符號,在搞清楚這些圖示代表的意義之後,靠著車站提供的路線圖就可以暢行無阻了。因車站歷史悠久,不見得每座車站都有電梯,拉著大行李其實蠻不方便的,必須走樓梯上上下下的。後來才知道在地圖上如看到車站有殘障符號,那就表示車站有電梯可用。

音樂劇

來英國一定要做的事之一,就是要去聽音樂劇。以前一直以為歌劇魅影是歌劇,但這次為了要找相關資料才搞懂應該要叫做音樂劇才對。四大音樂劇:悲慘世界、歌劇魅影、貓、跟西貢小姐,其中最熟悉的就是歌劇魅影,因為有聽過CD,看過電影,因此選了比較新鮮的悲慘世界,且也是映演時間最久的音樂劇。忍痛買了65英鎊的票,事後證明是值回票價的,可以清楚的看到演員表情,幾場大合唱的震撼場面,更是讓人回味不已。

回來後,從網路上搜尋了更多資料,也看了25週年紀念演唱會,全家都成了悲慘世界的粉絲。辣媽拿去作為課堂上的教材,也引起蠻好的回響,讓許多人認識這齣偉大的作品。年底即將上演電影版,可以想見的會再吹起一股風潮,雖然電影演員的唱功可能不如這些音樂劇的演員,不過還是蠻期待的。

美食

回公司上班的第一天,同事問我英國菜真的很難吃嗎?我只能說我沒吃到很難吃的,倒是吃到很好吃的。

其實因為要趕行程的關係,我們有很多時候都是買三明治吃,而三明治也是英國人最常吃的食物,常常在參觀景點看到一群學生做在地上,人手一個三明治就是一頓午餐。而這裡的三明治跟台灣的早餐三明治可是大不相同,麵包的種類多,裡面的配料也是非常豐富,我們常常在櫃檯前徘徊許久難以決定要買什麼口味。總之,來英國千萬不要錯過這一味!大概也逃不掉吧!

到有服務生的餐廳吃飯,基本上一個人大都要十英鎊以上,通常會加上服務費,所以不用再給小費。在餐廳吃飯最麻煩的是點菜,菜單上很多英文單字看不懂,很多時候都是用猜的,或是看到關鍵字如牛、羊或海鮮之類的,就放心給他點下去。

倫敦有很多市集可以逛,從古董、二手貨、手工藝品、食物等,在旅遊書都有相關資訊可以查到。不過,這裡畢竟是歐洲,不像台灣可能天天都有,因此要去之前記得要先查好哪幾天才有,幾點才開始,以免撲空。

超市也是我們常常晚上回旅館前的必經之地,有時候是錯過晚餐時間,只好去超市買,有時候是為了補充青菜,去買沙拉來吃。我們最常去的M&S Simply Food,店內的食物非常多元,是我們的最愛,晚一點去的話,還會有水果打折賣,後來去市集才知道打折後還是很貴。

英國的飲食文化蠻多元的,其實很多異國料理,我們大部分也都是吃不同國家的料理,如義大利菜、比利時菜、印度菜、中國菜等,只有傳統英式早餐跟炸魚薯條算是英國菜吧!就像最近TLC頻道要上映奧利佛廚師的節目,有提到英國的許多飲食常常是從外國菜演化而來。因此,我覺得來英國不用擔心沒有美食,放開心胸去嘗試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k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